檢驗檢疫支招如何選購進口水產央廣網寧波4月17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王淑明 袁亞光 樊東波)水產品是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因此備受消費者青睞。2017年寧波口岸進口水產品貨值達3.17億美元,同比增長65.1%,進口量9.7萬噸。從進口種類看,魚類產品和蝦類產品仍居前兩位。水產品作為甬城人民的餐桌摯愛,其質量安全問題備受社會關注,恰逢“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之際,筆者特總結以下幾點建議供消費者選購進口水產品時參考。
身份證明看標識
水產品種類繁多,不同品種的水產品差別很大,即使同一品種不同海域捕撈的水產品品質和價格差別也很大,拿帝王蟹來說,其主要產地有俄羅斯、美國阿拉斯加、挪威、韓國、朝鮮、日本等國家,近中國海域的帝王蟹價格相對更加便宜;再如金槍魚,由于品種差異,規格不同,保存運輸方式不同,肉質口感、營養成分都會有差別。這導致了海鮮市場魚目混珠現象常見,因此我們選購進口水產品時,一定要對其產品進行“身份確認”。
一般預包裝的水產品會在其產品包裝箱或包裝袋上貼有標簽,這張標簽便是產品的身份證明,標簽上會清晰的標明水產品商品名與學名、規格、生產日期、保存條件、保質期、生產方式、生產地區捕撈區域、后養殖國家及生產加工企業名稱、生產企業注冊號、目的地等中英文對照信息。此外,我們還可以向經銷商索取《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進一步確認《證明》上注明的產品品種、原產國等信息是否與實際產品相符。
感官鑒別識真偽
作為消費者,我們需要掌握一定的水產品知識,不僅要對市場上常見的魚類、蝦類、蟹類的品種特點有一定了解,還要能夠通過其色澤、氣味、肉質彈性等特點對其新鮮度作出判斷。
消費者在選購進口魚時,可著重觀察魚的體表、魚鱗、魚眼等部位,新鮮魚表皮黏液較少,魚鱗緊閉且有光澤,魚眼清澈透明完整,稍有凸起,魚鰓緊閉呈粉紅色;在選購進口蝦蟹類時,主要看其完整程度,體表顏色,外部形態,一般新鮮的蝦類,其胸節與腹節連接緊致,體表有光澤,無泛紅情況,蝦體膨脹且富有彈性,新鮮的蟹類,其步足和軀體連接緊密,腹臍上方無黑印,蟹黃呈凝固狀,蟹鰓潔凈、鰓絲清晰,呈白色或黃褐色。
渠道正規價格明
消費者一定要選擇正規商場和超市專柜對水產品進行購買,正規商超對進口水產品的品質及進貨渠道的把控較嚴,在食品安全方面更有保證,相反,不法商販售賣的水產品則存在冷鏈不完整、容易滋生細菌以及走私進入、源頭品質無保障等風險。
消費者對水產品的市場價格要做到心中有數,不同品種和品質的水產品價格差別較大,消費者在選購過程中切勿貪圖便宜,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