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關稅-泉州口岸進口鞋服受益最明顯
本報訊 (記者劉倩 通訊員葉華麗)從下月起,我國將降低部分日用消費品的最惠國稅率,降稅商品涵蓋食品、服裝鞋帽、家具用品、日雜百貨、文體娛樂、家用電子、日化用品、醫藥健康等8類日用消費品,共涉及1449個稅目,占到《進出口稅則》中消費品稅目總數的七成。
相較于鞋服、食品、家具用品等泉州傳統優勢產品的出口量,我市進口日用消費品體量可謂微乎其微,僅占同期泉州市進口總額的0.04%。盡管如此,鞋服仍然占據泉州消費品進口主導地位,因此此輪降稅政策正式施行后,泉州口岸獲益最大的進口品類仍是鞋服。
紡織鞋服是泉州的第一大產業,有意思的是,在泉州進口日用消費品種中,進口鞋服也排在第一位。
記者從泉州海關了解到,今年1—4月,我市出口日用品(鞋服、化妝品)合計147.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44%,占同期泉州市出口總額的43.48%。其中,服裝類出口111.63億元,同比增長19.57%;鞋類出口36.23億元,同比降低2.05%;化妝品出口1033.41萬元,同比增長27.1%。美國、菲律賓、智利為我市鞋服、化妝品最大出口目的國。
1—4月,我市進口日用消費品幾乎集中于鞋服產品,進口鞋服合計947.98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26%。其中,服裝類進口484.57萬元,比增40.38%;鞋類進口463.41萬元, 比增69.53%,雙雙保持大幅增長態勢。從進口商品來源看,主要進口地為越南、中國臺灣、意大利,分別進口277.65萬元、143萬元、96.3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0.67%、1.5倍、1倍。
外貿相關人士分析認為,泉州進口商品以原油、大豆、紙漿、初級形狀塑料、紡織紗線等原料型商品為主,加上外貿順差大,因此本輪針對日用消費品進口的降稅,短期內不會帶來泉州口岸日用品爆發式增長。但我市進口日用品一直保持著良好增長態勢,在政策的加持下,成長空間較大。
那么,此次消費者能享受到的紅利、市民購物能有哪些實惠?對此,海關工作人員在進行了降稅范圍和降稅幅度的梳理后稱,1449個消費品稅目的平均稅率由15.7%降為6.9%,平均降幅55.9%。
具體來看,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原平均稅率15.7%,降稅后平均稅率為7.1%;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原平均稅率20.5%,降稅后平均稅率為8%;養殖類、捕撈類水產品和礦泉水等加工食品原平均稅率為15.2% ,降稅后平均稅率6.9%;洗滌用品和護膚、美發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原平均稅率8.4%,降稅后平均稅率2.9%。
以某品牌箱包為例(稅號42021290),其進口申報價格為1000元,降稅前進口關稅稅率為20%,需繳納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392元;降稅后進口關稅降至10%,需繳納的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降至276元,比降稅前減少116元。不過,業內人士提醒,這并不意味著品牌箱包的零售終端價格會出現大幅下降,進口稅率只是品牌商或零售商定價依據之一,包括增值稅、商場入場費、人工費用等,都是影響最終零售價格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