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消費品進口:消費升級下的新商機?
紅酒、奶粉、化妝品……和大宗商品相比,日用消費品的規模和金額雖然不大,卻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寧波,這些日用消費品漂洋過海的重要途徑之一便是跨境進口電商。今年上半年,寧波口岸累計實現跨境進口電商交易額64.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0%,也在這一領域躍居全國第一。
成立于2010年的寧波保稅區市場發展有限公司,依托于保稅區由加工貿易向保稅進口模式轉型而成長,去年銷售額已超過100億元,未來的目標是將公司打造成華東地區進口貿易的通道。寧波國際會展中心的進口商品館便由該公司負責。公司副總經理邱海龍對寧波日用消費品進口的前景相當“看好”。
“原因有幾方面。第一,人民群眾的需求上來了。大家可選擇的商品越來越多,對進口商品的追求也日益增加。第二,據我們了解,華東地區占了全國進口日常消費品的35%甚至更多。目前,京東、網易考拉、天貓國際等大平臺都在寧波設置倉庫,使得寧波可以成為整個華東地區市場的輻射中心。再加上寧波-舟山港的優勢,從寧波分撥轉運貨物可以節省物流成本。最后,寧波保稅區已集聚了接近1500家從事進口的企業,會產生規模效益。”邱海龍說。
寧波保稅區正正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2013年第一家在保稅區成立的進口電商公司,現在主要從事跨境綜合服務與自營業務,也在前年開始探索一般貿易進口。去年,通過正正電商進口的紅酒高達180萬升,貨值3000萬元,排名寧波市第二。公司副總經理胡杭波也對“消費者對進口商品需求的增長”感同身受。
“從市場上看,同樣的大類,可以衍生出很多子品類。比如男性護膚原本只有面油,現在有各種面霜等,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此外是渠道上的豐富,2014年-2015年公司進口訂單有一半來自蘇浙滬,其次是珠三角。如今,一些內陸省份對消費品需求提升非常快,甚至還有來自西藏的客人和我們合作,想把我們進口的家居、日用品等運到當地。”胡杭波說。
將寧波作為進口集散中心,這一市場前景令人看好,但試水藍海并非一帆風順。“第一是資金問題。日用消費品也需要金融支持貨物的流轉,但不少產品不在銀行的抵押范疇,故有存在融資上的限制。第二是渠道的建設,靠企業從頭開始做會有困難。第三是復雜的物流。日用消費品類目復雜,通關時難以標準化,對口岸通關的要求會更高。購物節日期間,物流會受到更大挑戰。所以機會很大,但困難也很大。”邱海龍說。
“我們有一塊沒有碰,那就是食品,因為檢驗檢疫和運輸方面不確定性和較長的通關時間,可能會帶來過期的風險。所以我們對家居清潔類產品投入的更多,因為它的性價比高,復購率也高。至于化妝品,國家的批文周期很長,導致大量灰色化妝品從香港口岸入境,對一般貿易進口化妝品帶來沖擊。”關于不同品類的清關,胡杭波舉了更詳細的例子。
寧波世貿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從2016年年底開始對進口板塊做了產品轉型,服務定位以民生日用消費品為主,近期進口產品包括紅酒、嬰童用品、礦泉水、服裝配件、汽車配件、平行進口汽車等。
“公司的一些進口商客戶,也集中存在選品資源有限、下游渠道單薄、資金壓力大、組貨能力弱等問題。我們正在幫客戶探索國內外渠道聯動,政策分析,成分審核,品牌助推等。近期我們幫一家保稅區的進口公司咨詢一個進口拉脫維亞面包干的項目,經審核部分面包干的配料表不符合中國的標準,使這家公司避免了經濟損失。”世貿通總經理助理趙穎說。
如何解決這些普遍問題?邱海龍說:“第一,我們希望通過全國連鎖的進口商品直銷中心,以凝聚更多進口企業。第二是打通供應鏈,致力于交易過程安全化,通關環節便利化。第三是建立渠道中心。很多企業是第一次做這個生意,而鋪設渠道、與大平臺談判都需要時間和實力,沒有政府打造平臺很難做到。所以我們準備打造單體新零售、新營銷的改造,讓企業可以借助我的渠道,先生存、后發展。”
在“新零售”方面,邱海龍也提出了三個方法。“首先是打造數字化的貨源系統,為企業打通線上線下的信息通道。第二,搭建外貿孵化平臺。很多企業沒有跨境貿易實戰經驗,所以希望能通過孵化,培養更多能快速上手從業的人才。第三,希望整個市場能引入一些新理念。前段時間,我們已經嘗試了和阿里巴巴做‘網上拍賣’,未來我們也打算開放會展中心11號館,定位成面向中高端人群的商品體驗場所,把整個業態做得更豐富。”
趙穎介紹道,目前世貿通搭建了線上+線下的進口商品展示展覽服務板塊,“希望這樣能夠給寧波企業更多‘想買卻買不到’的商品,幫助企業解決‘想進口卻不知道怎么進口’的問題。”針對進口企業缺乏專業人才的問題,世貿通還將在本月上線“國際外貿人才服務網”,幫助外貿企業與相關高校進行人才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