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設備問題多,請您多留意!!!
預防第1個險礁――法規學習
不管是被處罰的這家企業還是它的總公司,都不知道進口舊機電要在合同簽署之前備案,還有可能需要在裝運前預檢驗。如果知道的話,簽合同之前肯定要明確是不是舊設備,問題就可以盡早地暴露,也就不可能發生后面一系列的尷尬。這么說來,進口舊機電備案和裝運前預檢驗的監督管理手段還是一劑對商業欺詐或者不正當商業行為的很有效的預防針。
如果招標時說明,那么……;如果定標時確認,那么……;如果簽合同時詳細,那么……;如果驗貨后裝船,那么……;如果了解舊機電相關規定,那么……; “天下沒有后悔藥,”我對企業說,也提醒所有欲從國外進口設備的企業,“進口設備多險礁,請君多留意。”
由于進口舊設備沒有備案,這家企業被立案查處。設備漂洋過海,一不留神,可能就觸礁了。
預防第2個險礁――采購明確
在招標時,采購人員沒有說明要買的是新設備。舊設備要比新設備便宜很多,當然容易中標。雖然中標企業沒有說明該設備為舊設備,但是沒有人讓他說,他為何要自爆其短呢?便宜不一定無好貨,但是特別便宜就有點問題了看到這么便宜的價格時就應該提高警惕,留個心眼,問一問設備是什么樣子的,或者親自去看一下。
預防第3個險礁――合同完整
總公司沒有與供貨方簽訂相關的合同條款。從事后跟蹤詢問得知,供貨方承認出售的是舊設備,卻不愿承擔買家的經濟損失,理由是這樣說的:“合同里面沒說要新設備啊,再說這么低的價格你們怎么可能不知道是舊的呢?”合同標的物的質量是合同的主要條款之一,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把貨物的整體狀況描述進去。
預防第4個險礁――驗貨裝船
事實上合同約定的是由臺灣總公司驗貨后付款,但是由于時間緊沒有驗貨便直接付款裝船。既然直接裝船,那么他會不會臨時以舊充新呢?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東西有一種特別的關心,這應該叫本能。如果說采購時看都不看就買是盲目,那么驗貨時看都不看就裝船就更加盲目了。
近日某企業向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報檢了兩臺新設備,檢驗人員查驗時發現該兩臺設備為新舊部件混裝,有明顯的有形損耗,多處有銹跡,表面漆多處脫落,認定為舊設備。在調查中,得知該企業是請國外總公司代采購的,總公司向社會招標,后某公司以絕對低的價格優勢而中標,雙方簽訂買賣合同后,便由該公司直接將設備運往收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