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院醫療器械80%以上“進口” 國產設備缺公平競爭
進口二手設備
據不完全統計,包括南京在內,全國各地大醫院醫療器械80%左右都是進口貨。近日,國家衛計委、工信部聯合召開的推進國家醫療設備發展應用會議,提出要大力倡導衛生計生機構使用國產醫療設備,重點推動三級甲等醫院應用國產醫療設備。長期以來處于“弱小”狀態的國產醫療設備,進口二手設備能否就此迎來發展的春天?
市場探訪:大醫院醫療器械80%以上是“進口”
“我們的產品不比進口的差,價格還便宜了一半,為什么就是不受醫院待見……”近日,某醫療器械公司銷售人員小徐在網上“吐槽”的一個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小徐在帖子中稱,他負責便攜式除顫儀銷售,目前在歐美、中東等地區都很受歡迎,但在某省的一次招標會上卻吃了“閉門羹”,原來,該省的招標公告上寫著“為進一步提高縣級醫療機構院前急救技術水平,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特申請購買原裝進口產品”。
“類似這樣的情況很多!背V菽翅t療器械公司總經理張寶進告訴記者。
記者在各大醫院采訪發現,進口二手設備“進口醫療設備”占了絕大部分江山。據中國市場調查研究中心對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儀器市場、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視儀市場等均被外國品牌占據。而在不少醫院,甚至連螺絲釘、手術縫合線、各種試劑等小型耗材也都采用價格高昂的進口產品。
國產醫療設備“長不大”,缺乏公平競爭環境是主因
由于起步較早,技術有優勢,進口醫療器械工藝精質量好,相比國產醫療器械,其監測、治療效果更有優勢,這讓不少醫院更加偏向于進口醫療器械。
對此,張寶進也坦承,“目前國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起步晚、規模小,缺乏核心技術,產品多以模仿為主!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下阻礙國產醫療設備進入醫院的最主要原因還是“缺乏公平競爭”進口二手設備,即很多單位都會明文規定只采購進口產品。“有的招標,雖然會對進口和國產產品劃定入圍的企業數量,但國外企業本來數量就很少,對它們而言競標就像走一個程序,而參與競標的國產企業有數十家乃至上百家!睆垖氝M告訴記者,一次醫用吻合器競標會上,當地政府設定的中標企業目錄是國產、進口各兩家,當天參加競標的進口品牌就兩家,雙雙順利入圍;而國產企業則有50多家,價格拼得很厲害,最終一家企業中標后還是放棄了訂單。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不少國產醫療器械其實與進口的已經沒有太大差距,但不少醫院不愿意用與當下醫院的市場化也脫不了干系,“各個科室都與經濟指標掛鉤,醫療器械在使用過程中有15%左右的加成,他們更傾向于向病人推銷價格更高的進口產品。”
推動大醫院多用“國貨”,需亮出更詳細目錄
昂貴的進口醫療設備,不僅增加了國家財政的負擔,也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費用。
為扭轉這一局面,今年8月16日,國家衛計委、工信部聯合召開會議明確,我國將加快國產醫療設備的推廣和普及,重點推動三甲醫院使用國產醫療設備,建立和完善使用國產設備的獎勵機制。
張寶進等一批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負責人都關注到了這次會議!艾F行招標規定中,醫療設備分國產與進口,進口產品享受更高定價,類似的不合理競爭應當取消!睆垖氝M說,在臺灣、香港等地區,當地政府會定期公布產品動態招標價格,無論是國外企業還是地區企業,均參照這一價格充分核算后確定是否參與競標,不存在進口與本土企業的價格差。進口二手設備在張寶進看來,將這一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必須亮出更詳細的目錄清單,例如,給完全可以國產化替代的產品建立一個目錄庫,在招標采購時,利用政府公共財政采購的只能在國產目錄庫中進行選擇。
江蘇省衛生法學會副會長胡曉翔則表示,加大使用國產醫療設備的力度,從生產企業角度而言,需推動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進口二手設備“如果后期維護成本高、病人投訴率高,其性價比就比較差,選擇這樣的產品對醫院而言就是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