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新舊設備問題多,山東濱州檢疫局提示企業注意
【摘要】濱州新聞:本網從濱州市檢驗檢疫局了解到,該局近期連續從美國、瑞士、比利時、日本進口設備檢出安全問題,僅2016年1-9月份就檢出27批設備不合格,貨值達九百多萬美元。
:進口設備連續檢出問題 多企業須注意
中國網山東濱州11月25日訊(初海平)本網從濱州市檢驗檢疫局了解到,該局近期連續從美國、瑞士、比利時、日本進口設備檢出安全問題,僅2016年1-9月份就檢出27批設備不合格,貨值達九百多萬美元,主要問題如下:
一是機械安全防護不合格。進口舊設備加工區和齒輪、鏈條等運動部件、高溫部件無防護措施,活動式防護裝置無聯鎖裝置,極易對操作者造成傷害;二是在電氣安全方面存在隱患,電控柜進線端子和帶電部件直接接觸的防護等級達不到要求,且無規定的警告標志,接地電阻、接電線顏色、接地端子連接的接電線數量等不符合保護接地連續性的要求。三是進口設備沒有按中國標準設計,不能適應在中國企業的實際應用,如電源切斷開關高度、操作按鈕在1.9m以上,不符合人類工效學要求;四是缺乏相應的警示信息,使用信息不合格,如警示燈顏色、順序、高溫標識等,部分安全信息未使用中文。
產生上述問題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機電設備技術復雜,設計制造難度大。機電設備設計制造涉及機械、電氣、電子、光電、聲學、生物、材料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的知識,設計繁瑣,工藝復雜,設計制造過程中容易產生設計或制造缺陷。二是過分關注設備使用性能,忽視其安全性能。出口企業只關注設備預期功能,而對其電氣安全、安全防護、人體工效等方面較少關注。多數進口企業缺乏相應技術能力,未建立合同評審、技術評價、檢測驗證等安全質量控制措施。三是部分發達國家出口商對我國企業存在技術歧視。雖然這些進口設備和部件均按照制造國要求進行了安全和技術認證(如CE、GS認證),但個別制造商自恃設計和制造技術先進,并未對所有產品按認證規范進行生產,或將缺陷設備以次充好出口。四是國內外標準存在差異。由于國內外標準存在一定差異,部分制造商未完全按我國標準要求進行設計和制造。五是不排除國外生產商為趕在合同截止日期前交貨,故意漏裝設備,造成零配件短少。
對進口機電設備的國內企業,檢驗檢疫部門提出建議,一是加強涉及安全內容的學習了解。由于大多進口機電設備企業不了解機械安全、進口舊設備電氣安全檢驗標準和檢驗內容,偏重于性能等指標的檢驗考核,建議企業加大涉及安全、環保、衛生等方面知識的學習和了解,做到心中有數。二是企業在進口機電設備時應從內心和潛意識排除“崇洋”的思想,在簽訂進口合同時要嚴格規范,按照中國的標準對進口設備進行驗收。三是提高進口機電設備檢驗重視程度。進一步了解有關的檢驗檢疫法律法規,積極配合檢驗檢疫部門的工作,以免出現問題后陷于被動局面。
檢驗檢疫部門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進口機電設備檢驗的有效性,一是加強進口機電產品安全質量控制。及時跟蹤和掌握國內外最新的技術法規和檢測方法,充分做好設備預評估、合同評審、技術談判、對外索賠等方面的工作,打破國外企業的技術壁壘和歧視,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二是加大培訓力度。在進口企業現場對進口機電產品的結構、原理、檢驗標準等進行深入培訓,進口舊設備不斷提高檢出率,發現深層次問題,確保進口產品質量可靠合格。三是利用技術手段對產品進行有效監管。利用我國的技術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對進口機床的技術評估、入境檢驗、缺陷整改、后續使用等進行全過程監管,建立有效的風險評估和質量控制體系,確保進口機電設備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