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圳跨境電商進口21.4億元增長41%
筆者從深圳海關獲悉,2017年,深圳跨境電商進出口貨值合計27.5億元人民幣,其中進口2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9%。
深圳正成為全國跨境電商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近年深圳實施了“全球中心倉”、“保稅+實體新零售”、“深港陸空聯運”、跨境進口生鮮關檢合作“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聯合查驗等多項改革創新。
聚集小紅書、大疆等500家跨境電商企業
自2016年獲批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后,深圳跨境電商規模迅速擴大。目前,在深圳海關備案的跨境電商企業近500家,其中包括小紅書、京東、菜鳥、大疆科技、大象通訊等一批知名企業。
深圳跨境電商主要進口商品種類近10萬種。主要出口商品特色鮮明,以大疆無人機、小米手機、VR眼鏡等電子類產品為主。
網購保稅進口零售也快速增長。2015年,深圳關區網購保稅進口零售總值僅8.9億元。到2017年,這一數額達19.2億元。
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選擇跨境電商平臺,訂單量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深圳羅馬仕科技有限公司“試水”跨境電商后,業績“全線飄紅”。該公司海外事業部電商業務負責人陳輝寶說,“現在每個月的跨境電商銷售額約為50萬美元。”
大象通訊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該公司通過B2C網站“aliexpress”上的大象手機專營店,經營銷售的AndroidHeadlines手機受到西班牙巴塞羅那學生群體的熱烈追捧。從2017年初開始,公司更加關注品牌的維護、境外第三方評測機構的合作、產品質量的提升、BBS的紅人show、直營店的經營等等,短短1年時間,實現了公司經營的跨越式增長。
“保稅+實體新零售”模式試點
落地“直購進口”、“一般出口”、“網購保稅進口”、“特殊監管區域出口”等4種模式后,多項跨境電商制度創新也隨即在深圳誕生。
“全球中心倉”制度創新就是一大亮點。深圳在前海灣保稅港區內支持企業設立全球集拼分撥中心,通過“一區多功能、一倉多形態”的監管創新,使原來存儲于多個地區、多個倉庫的多種物流及貿易形態,可以在一個中心倉內“一站式”完成,便利跨境電商企業更加靈活地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2017年3月,“e碼頭”天虹海岸城店試點開展“保稅+實體新零售”。該模式集中展示銷售完稅商品、普通保稅商品和跨境電商進口商品,實現“線上交易、線下體驗、到店提貨”,促進實體零售與保稅貿易的融合發展。
試點開展以來,該公司天虹海岸城店通過該模式共銷售商品近3萬單,貨值200多萬元!癳碼頭”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作為供應鏈企業,我們感受到產品的品質、多樣性及定制性越來越突出,商品進口從傳統的批量性轉為了碎片化,滿足國內消費者對商品品質及多樣性的需求!
“深港陸空聯運”為企業節約1/3物流成本
“深港陸空聯運”改革正在實施。目前,深圳正構筑以前海為中心的“全國攬貨、前海集聚、香港直飛”出口模式,使香港航空理貨服務得以前置延伸至前海灣保稅港區,全國經香港直飛全球的出口貨物可以在前海實現“訂艙、安檢、登機”。據統計,該模式可節約企業物流時間1/4,節省物流成本1/3。
依托信息化手段,跨境訂單交易的通關效率也大大提升。比如,深圳海關采用快遞分揀線查驗、CT機等方式對出區包裹進行查驗。小紅書深圳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海關每天要對幾萬至幾十萬個跨境電商出區訂單和包裹進行監管,此舉不僅大幅提升查驗效率,還幫助企業避免了因拆包查驗引起的客戶投訴。
生鮮進口方面,深圳海關還聯合檢驗檢疫部門推進關檢聯合作業改革,實施跨境進口生鮮關檢合作“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聯合查驗,順利啟動了活體海鮮跨境電商進口零售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