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洋垃圾”問題屢禁不止因存暴利
。非法倒賣“洋垃圾”和轉讓固廢進口許可證已形成一條完整的“黑色利益鏈”
停止進口“洋垃圾”將拉動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發展和垃圾分類回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嚴禁“洋垃圾”入境。在“洋垃圾”進口禁令正式生效后,海關已查處多起“洋垃圾”走私案件,僅在今年2月份,深圳海關便打掉10個走私進口廢塑料的團伙,查證涉嫌走私入境的廢塑料等固體廢物5萬余噸。這一方面反映了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決心和嚴厲手段,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洋垃圾”屢禁不止的頑疾。
有專家表示,走私“洋垃圾”問題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存在暴利。國外一包數百件的舊衣物,可能不值幾個錢,但偷運到中國后,經過分揀整理,每件能以幾十元甚至數百元價格出售。非法倒賣“洋垃圾”和轉讓固廢進口許可證已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黑色利益鏈”。
洋垃圾,指進口固體廢物,有時又特指以走私、夾帶等方式進口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或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屬于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限制和禁止固體廢物的進口是我國政府享有的權利,因為固體廢物進口夾帶了大量的禁止類廢物,這些廢物進來后,在加工利用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和損害,對老百姓的健康也造成了嚴重影響。所以說,“洋垃圾”雖有利可圖,但顯然與我國現階段的發展理念相違背。
如何根治這一頑疾?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是第一道防線海關和質檢大門要把嚴;其次是對國內一些不規范的企業要嚴查,確保所有環節都納入到監管視線范圍之內;三是地方政府要把好關、有作為;四是配套的法律法規要完善,做到對“洋垃圾”走私、收購、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整治都有法可依、依法而治。
“有一些地方政府不是不知道,但那些污染治理能力差的小工廠、小作坊也可以帶來稅收和就業,所以就滋生保護主義,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是應付檢查,檢查過后依然我行我素!卑酌髡f,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斬斷背后的利益動機,從源頭上制止,使其“不能進”也“不敢進”。同時疏堵結合,相關的產業政策要做好引導,讓這些不規范甚至是違法的企業、行業走上正道,加速轉型升級,以實現對“洋垃圾”“不想進”。
事實上,停止進口“洋垃圾”將拉動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發展和垃圾分類回收!耙詮U塑料行業為例,中國廢塑料年進口量從1992年的30萬噸飆升至2016年的734萬噸。停止進口后,中國廢塑料企業將面臨每年數百萬噸的原材料缺口,需要通過國內的垃圾分類和固體廢物回收體系填補。”據專家介紹,長期來看,禁令最終的目標無疑是提高國內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率,甚至倒逼前端垃圾分類,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教授劉曉宇同樣認為,我國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政策,從短期看,無疑會對歐美一些傳統垃圾輸出國相關產業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看,此舉不僅將大幅提升中國國內相關企業處理本國固體廢物的能力,增加回收率,降低固體廢物處置的單位排污量,從而進一步解決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同時也會倒逼全球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產業的發展和相關技術的進步,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拔覀兛梢試L試設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開展垃圾分類的可行性分析,并加強可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讓垃圾分類的理念深入人心。”白明說。